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b体育安卓下载官网 > 新闻动态 > 削平65座山砸8亿,“山顶航母”为何非建不可?

削平65座山砸8亿,“山顶航母”为何非建不可?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9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24

在广西西北部的群山之间,一座形似空中堡垒的航空枢纽巍然矗立。这座被称作“山顶航母”的河池金城江机场,以海拔677米的傲人身姿刷新了广西民航史的高度纪录。其独特的建造位置与施工难度,在世界航空基建领域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面对河池市65.74%的喀斯特地貌覆盖率和21.6%的石漠化土地,工程师们历经22次选址论证均未找到理想场地。转机出现在2002年,民航专家提出“削山填谷”的大胆构想,最终选定地质结构稳定的见塘山作为建设基点。这个决策开启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壮阔篇章。

施工团队面对65座高低错落的山峰与23道纵横交错的沟壑,开启了持续六年的地质重塑工程。运用定向爆破与超高挡墙技术,将平均填方高度提升至35米,最高填方区达到126米,相当于42层楼的高度。整个工程消耗炸药超万吨,搬运土石方2400万立方米,相当于三峡工程土石方总量的1.3%。

这座4C级支线机场的硬件配置彰显着工程智慧:2200米跑道采用特殊加固工艺,可起降波音737-700等中型客机。45米宽的跑道设计虽为全球最窄之一,却通过精准的边坡控制实现每小时3架次的保障能力。4621平方米的航站楼与14400平方米的停机坪,在有限空间中构建起完整的航空服务体系。

通航初期的发展轨迹印证着交通先行的战略价值。201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.6万人次,2019年虽回落至2.1万人次,但航线网络已覆盖重庆、贵阳等四个区域枢纽。机场建设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3794万元,创造就业岗位73个,更撬动了当地旅游业与矿产业的新发展机遇。

近年来的数据波动揭示着区域交通格局的深刻变革。2023年贵南高铁开通后,2024年机场客流量骤降61.1%至2.45万人次,起降架次减少67.8%。这种阵痛期恰恰印证了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,高铁与航空的协同效应将重塑西南地区的资源配置模式。

在战略层面,这座机场的选址暗含深意。其位置紧邻西南出海大通道,距规划中的汕昆高速仅1.2公里,未来可形成28公里直达市区的快速通道。作为“一轴两翼”机场布局的重要支点,它不仅完善了广西的航空网络,更为对接东盟经济圈预留了发展接口。

从更宏大的视角审视,河池机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基建理念的转型升级。当削平87米峰顶的爆破声回荡山谷,当252米长的边坡在悬崖边巍然矗立,这些数字背后是工程技术与生态智慧的完美融合。这座“悬崖边的机场”不仅是交通工程,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纪念碑。

未来的发展图景中,这座云端机场将承担更丰富的使命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深入推进,其作为区域性支点机场的价值将逐步显现。在高铁网络与航空枢纽的共振中,这座用65座山峰换来的空中门户,正在谱写西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乐章。



上一篇:创智环球上涨10.36%,报4.58美元/股,总市值9818.38万美元
下一篇:6月10日国检转债下跌0.62%,转股溢价率27.69%